时间都去哪了 | 年末好书荐读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终点,这一年应该给自己一个怎样的总结呢?
在前一篇文章《告别 2023,学会合理地设定目标,让你在新的一年心想事成!》我们聊到了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在年初立的 flag 不倒,今天,我们接着这个话题来聊聊,时间匆匆流过,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时间,最大限度地过好生活呢?

每到新年来临,我们总期盼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去的一年过得说得过去还好;要是过得不太理想,我们总希望它赶紧翻篇,好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努力、大施拳脚一番。
然而,制定新年计划时有多雄心勃勃,到了年底就有多感慨万千:怎么一年又过去了,时间都去哪了?更有人调侃:2024 年的目标就是完成 2023 年哪些原定于 2022 年完成的安排……
或许,你已经听过、学过或是使用过非常多的时间管理工具,像是 GTD、重要-紧急四象限、番茄钟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可问题是,知道了工具是一回事,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这正是《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时间宝贵,怎样的打开方式才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豆瓣图书: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都是用时间统计的方法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充人生的容量。

柳比歇夫是谁

柳比歇夫(1890.4.5-1972.8.31)是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他渊博的学识和对不同领域的精深研究令人折服。他生前发表了 70 多部学术著作,其中就包括了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除了这些,他一共写了 500 多印张的论文和专著,精力旺盛的他,还自学了英语、法语、德语,业余时间还研究了跳蚤的分类,截止 1955 年,柳比歇夫共搜集了 35 箱跳蚤标本,共 13000 只。

奇特在哪

除了著作等身,研究的领域之广、研究程度之深以外,柳比歇夫异于常人的点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就算是有这么多的作品产出,柳比歇夫本人并不是工作狂,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在 10 小时左右,一天用来工作的时间也只有 5 个小时左右。
除了工作以外,他还拥有美满充实的家庭生活,教育子女的责任一点也没拉下;
做到这些还不够,柳比歇夫还兼顾了个人爱好,像是写关于父亲的回忆录、游泳、散步,每年看 65 部电影、歌剧、展览、音乐会等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惊讶于柳比歇夫作为上世纪的人物,那会科技并不发达,一年怎么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他这些时间都是哪儿来的?
事实上,在当今科技横飞的社会,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得感慨,“时间不够用啊”。
所以,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我们从马车变到了火车、高铁、飞机;为了更高效地沟通,我们用电话、微信取代了书信;为了更快地吃完饭,现代社会有外卖、xx 买菜,有时候线上下完单,人没到家,饭菜就先到了……
此外我们还有自动售卖机减少在商场等待的时间,更不用提扫地机、洗碗机、微波炉等等这些家电了,似乎科技进步的一大方向就是为了节省人们的时间。
然而,就算是这样,人们还是感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连说话都尽量简洁,十几年前还是发发短信,在按键上一个个地敲打,现在直接微信一段语音输出。可是,时间似乎变得越来越紧张,人们普遍地感到了时间的匮乏,996、卷加班一段时间以来成了打工人的标配……
为什么同样是一天 24 小时,柳比歇夫能有如此繁多的产出?更可“气”的是,他还能每天保持 10 多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因为他天赋异禀吗?其实不全是,关键在于柳比歇夫用对了方法。
这就来到了柳比歇夫奇特之处的第二个方面,他对时间的管控可以说是到了极致的程度,这来源于他 26 岁创立的「时间统计方法」,这也是他坚持了 56 年每天记录一直到去世的方法。
那么,「时间统计法」具体是怎样的,它又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什么是时间统计法

「时间统计法」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先来看看柳比歇夫的记录感受下:

日期:1964 年 4 月 7 日
中心工作: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飞蛾的图)——3 小时 15 分钟。鉴定飞蛾——20 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 小时 45 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 小时 25 分钟。
休息:给人写信——10 分钟;阅读地方报纸——10 分钟;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书《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 小时 25 分钟。
最后小结:基本工作合计 6 小时 20 分钟。

就是这样每天六七条不带任何感情的记录,柳比歇夫坚持记录了 56 年之久。与其说这是日记,更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时间的账本。

为了记录好时间上的开销,柳比歇夫把一天的工作分类两类: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和例行工作,属于最富有创造性、最核心的一类工作;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事务性的工作,不属于直接科研的工作都包含在内。整一天的活动,都分门别类登记上了,这正是「时间统计法」的第一步,把工作内容和对应付出的时间都准确地记录下来。
把花费出去的时间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来到时间统计法的第二步,统计分析。柳比歇夫在记录完时间上的花费后,会用图或者表,月总结、年总结以及 5 年总结。
月底的小结,柳比歇夫会把所有时间的花费做一个汇总,整体回顾这一个月以来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而到了年度总结上,柳比歇夫关心的重点就是第一类工作的时间花费了,并且对每一项工作的时间消耗做一次“成本”的核酸,比如《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这篇论文中: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 14 小时 30 分
写 29 小时 15 分
共费 43 小时 45 分
共 8 天,1921 年 10 月 12 日至 19 日

每过五年,柳比歇夫还会做一次五年的回顾总结,从整体上评估自己的人生目标完成到了什么阶段(比如柳比歇夫一生的志向在于创立自然分类法,每五年他都会回顾自己的这一目标实现了多少)。
接下来是「时间统计法」的第三步:制定计划,并跟踪计划的完成情况。正是因为柳比歇夫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通过时间记录和统计分析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时间使用规律,在制订计划时往往能够足够精确。
通过“时间记录-统计分析-制定计划-时间记录……”这样循环往复地操作,柳比歇夫对自己在写、读、工作等各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时间的利用也更加高效。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能坚持做一件事,主要靠的是“毅力”,在柳比歇夫身上,你会发现,单纯地记录看起来挺简单的,但真要坚持下来,像柳比歇夫一样做到日复一日的记录,绝对理性、不掺杂任何感情却没那么容易。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除了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是柳比歇夫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坚定和追求。生活中我们总是对时间的流逝抱有深深的遗憾感,尤其到了年底,有时还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一方面责怪自己没能好好利用这一年的时间,一方面对未来由充满着虚幻的憧憬,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一年可以做的事情,但忽略了自己五年乃至十年可以做成的事情。

结语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愿《奇特的一生》给你前行的力量,愿你找到人生的志向,秉持对目标的追求,书写自己人生的壮丽篇章!

查看评论